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汤晶晶:浅谈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意境教学

来源:汤晶晶     时间:2013-10-30 10:41:49


 (二)分析诗人感情,把握诗歌构思领会诗词的主题思想。

 

        分析诗人感情发展线索,对把握诗歌构思领会诗词的主题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李清照的《声声慢》 ,由内心的空虚写到了孤苦的处境,最后极言心情之悲怆,悲苦之情层层深入,表达了女词人晚年寡居时的孤寂,与南渡后对家国的无限忧虑。

 

(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发他们对诗歌情感独特的理解。

 

       诗歌的意义是丰富的,它本身包含了对它进行多种读解的可能性。然而如今许多教参甚至是教材本身都习惯把诗歌的思想内涵以定论的形式灌输给学生,而且对其意义的理解又过于简单。

 

      在诗歌教学中,应该改变由教师单方面灌输的方式,而是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将自己的情绪投入到审美对象之中,从而理 解诗歌的情感。如学习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我让学生自由讨论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的理解。有的认为诗歌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 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有的则认为“千帆”和“万木”比喻在他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一联本是刘禹锡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我对两种言之成 理的理解都认可,并没有给出一个绝对的“标准答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四)展开联想和想象,开拓诗词意境。

 

       作者在创作中,总是将其思想感情由联想﹑想像化为具体的形象,诉诸于语言文字。现行的诗歌教学,有时会忽视意象的描述功能。教师不是带领学生沉浸到诗人所创 设的意象中去品味诗歌意境,而是站在艺术世界以外的实用世界去看世界、去看待诗歌。或致力于语音、语法、修辞等理性知识的分析、或做繁琐的、过细的考证, 其结果是抹灭了诗的美感,引发不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失去了审美知觉。

 

       所以在诗歌教学中,应立足意象,引发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进入意 境。如王维的诗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美誉,在教学《山居秋暝》这首诗时,老师应要求学生抓住诗中的意象,通过联想、想象,描绘出这首诗中的一些画 面。在意境的创设中,作者有时会故意留有空白,而让读者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积累去填补这些空白,以调动阅读者的创造性思维。通过想象,我们可以对作品的意境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