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秋声赋教案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4-11-12 19:57:40


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在课前有一个好的准备对于学习和讲课都是有很大帮助的,这篇秋声赋教案的文章是小编为帮助大家学习而准备的,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一、导入

中国古典诗文有十大文化场景:文人登高(登高)、名士悲秋(秋声赋)、闺妇思亲(声声慢)、客子羁愁、好友惜别(雨霖铃、琵琶行)、官宦感时(虞美人)、时人怀古、武士戍边、幽人归隐、雅士聚会(滕王阁序)。十大场景构筑了古老诗文无限魅力,超越时空,令人心醉神迷。今天我们要学的《秋声赋》就属于名士悲秋这一文化场景。

秋风秋雨惹愁思,自宋玉《九辩》起首写道“悲哉!秋之为气者”以来,“悲秋”就成为诗文反复吟咏的主题。古人不乏悲秋佳作,而欧阳修这篇颇受后人推崇,其中有何缘由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秋声赋》,一探究竟。

二、赏析秋声

1、首先朗读全文,找出文中描绘秋声的语句。

2、出示“初淅沥以萧飒……但闻人马之行声。”(翻译重点字词:骤、疾走、但)

3、对于欧阳修的这段秋声描摹,前人有这样的评价:

PPT:清人吴楚材、吴调侯在《古文观止》中评价《秋声赋》说:“秋声,无形者也,却写得形色宛然,变态百出。”

4、声音看不到,摸不到,同学们,如果让你们来写,你们会怎样写出它的形色与变化呢?

(学生自由发言)

5、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欧阳修描摹秋声的文字,看看欧阳修如何写出秋声的“形色宛然,变态百出”。请同学们品读这个语段,你也可以有感情地诵读这个语段,用语音语调的高低起伏,轻重缓急表达出你对秋声描摹的理解。

教师引导:欧阳修笔下,无形的秋声是如何形色宛然?呈现怎样的变化?欧阳修运用了哪些手法描摹出秋声的特点?

“初淅沥以萧飒”,“初”,起初,是写声之方至,“淅沥”写出雨声远、轻、弱,“风声萧飒”可见声音萧索冷落的意态。

“忽奔腾而砰湃”,“忽”,忽然,声音发生忽变,奔腾澎湃,如骏马联翩弛逐、江河掀起狂澜,声音变得近、强、响,开始有惊心动魄的气势。

“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用风雨声、波涛声明喻秋声之大盛,好比惊涛骇浪,急风暴雨,“骤”,忽如其来,来势猛烈。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写秋风撞击金铁发出的声音,“鏦鏦铮铮”是摹声词,声音洪亮,有强烈的听觉刺激。

“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是写声之趋于急促,战士奔向战场,不见喧哗,亦无喊杀,只有马蹄声碎,人步声急。同时,这里亦有画面感,令读者可以从夜间行军的声势中感受秋声的气势与力量。

5、学生交流、点评。

小结:在同学们的赏读中,我们体会到欧阳修高超的写作手法:(结合PPT)他以声写声,用风雨声、波涛声、金属撞击声、夜行军的人马声,化无形为有形,从方位、节奏、强度三个角度,写出秋声由远而近、由小而大、由缓而急,来势猛烈、变化急剧的特点,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6、 朗读读这一语段,读出秋声的“形色宛然,变态百出”。

三、探究悲秋的原因

听到这样的秋声,欧阳修感慨:

PPT:“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

作者为什么认为秋声悲?同学们能否从第2段中找出其中的缘由。(此部分由学生自由分析)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第二段,找出其中有关秋声悲切原因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板书:悲秋声)

对于这篇秋声赋教案的介绍今天就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能从文章中找到学习文章的方法和技巧。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