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语文版初二上册语文课文范进中举教案设计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11-27 22:28:16


很多学生觉得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是不需要教案的,多了教案我们依然可以学到知识。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虽然我们也可以自己学到一些知识,但是有了教案能够在我们学习时候指引我们学习的方向,让我们学习更明确。下面给大家准备的语文版初二上册语文课文范进中举教案设计,大家了解一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相关知识。

2.学习作者从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角度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理解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的社会根源。

4.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范进发疯时的肖像、语言和动作描写,以及范进中举前后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一系列变化,理解发疯的个人原因和社会根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透过范进中举发疯的戏剧性变化,能够从“笑”看到“悲”,理解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迫害。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品味学习以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和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

◆难点

透过范进中举发疯的戏剧性变化,理解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南部中书》中曾记载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个屡试不中的读书人正准备回家,收到了妻子寄来的一封信:

郎君的确有奇才,

何故年年被放回?

如今妾羞君也羞,

君若回时近夜归!

为什么丈夫那么有才华却屡试不中?为什么妻子让丈夫把回家的时间定在晚上?《范进中举》这篇课文也许会给大家一些启示。(板书课题《范进中举》)

二、展示学习导航

1、你了解作者和《儒林外史》吗?

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品读中举发疯片段,说一说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4、范进中举后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找出来,探究其本质。

5、本文揭示了什么主题。

三、学习新课

﹙一﹚了解作者、走进作品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晚年又号文林山人,安徽全椒人,清代讽刺小说家,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青年时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安徽巡抚欲荐他应博学鸿词试,以病不赴。晚年益贫困,卒于扬州。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所作《儒林外史》,根据切身体验,从多方面描绘士大夫的精神面貌,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批判,成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作品。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气,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二﹚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请用一句话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师点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明确:范进中举。

﹙三﹚情景再现、精彩赏读

A在这个故事中,最吸引大家的应该是范进发疯这个片段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尽可能想象当时的情景,适当加入一些动作表演。

B思考:语段中刻画范进的疯态运用了那些描写方法?

明确:

动作描写:看、念、拍手、笑、跌倒、爬将起来、飞跑。

语言描写:“噫!好了!我中了!”(重复)

神态描写:牙关咬紧,笑

外貌描写: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C写老太太等人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侧面烘托范进疯的可怕

师小结:范进终于中举了,然而却疯了。作者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等一系列细节描写以及侧面描写将范进的疯态描写的淋漓尽致。希望同学们在写作中能自如的运用这种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让你的文章也流光溢彩。

﹙四﹚对比阅读,分析形象

师:范进为什么会发疯呢?我们先来比较一下他中举前后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性格特点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深入文本,讨论交流,完成以下表格。

中举前后,范进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他的性格也随之暴露出来,根据以上表格,我们不难看出,范进中举前是一个------------------------------ 的人,中举后是一个--------------------的人。

﹙五﹚、理解内涵、探究主题

1、基于以上分析,你认为是什么使范进受尽奚落,又是什么使范进平步青云?这一切都告诉你一个什么问题?

明确:是封建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使落第者穷困潦倒,让及第者飞黄腾达。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不仅仅是读书人,还包括像胡屠户、众邻居这些目不识丁的平头百姓。整个封建社会,对权势者敬畏逢迎,对不幸者冷酷无情。它不仅导致读书人为之疯狂,而且导致当时社会中趋炎附势的炎凉世态。

2、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不仅仅是读书人,还包括像胡屠户、众邻居这些目不识丁的平头百姓。这说明封建科举的流毒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不仅导致读书人为之疯狂,而且导致当时社会中趋炎附势的炎凉世态。有一副对联为证,请看:

﹙大屏幕展示对联﹚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六﹚、延伸拓展、总结全课

同学们,我想讲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深深的理解了那个可怜的妇人为何要让自己深深思念的丈夫近夜在回来,那是因为(生答:没有考中,无颜见江东父老)究其原因,都是科举惹的祸。科举制度是一个十字架,也是一个枷锁,所有的人都被这这个十字架,都带着这个枷锁,因他而喜,因他而悲,因他而感受屈辱,因他而虚伪势力。范进的遭遇让我们同情,又让我们叹息。此刻,相信你一定有一些想法,一些感受,你能不能和在座的一起分享呢?生畅谈。

时代发展到今天,尽管我们也有许多的烦恼,毕竟比起范进,比起那个时代的人,我们除了考试还有很多的出路,因此,我们应该为自己生长在这个开放的时代而骄傲。祝所有的同学都有一个自己喜欢的,美好的未来。再见。

在上面的文章中给大家准备的语文版初二上册语文课文范进中举教案设计,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篇教案设计看到教案的重要性。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