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高一语文课文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10-20 16:07:00


每每听到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讲解时候,总觉得很流畅,娓娓道来,其实这都是老师在课下准备教案充分的结果,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展示一篇高一语文课文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让同学们看看老师们的用心。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本文的作者及其作品;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和“新辞赋体”的诗体特点。

2.技能目标 体会本诗的音乐性;理解本诗语言上组合巧妙的特点。

3.情感目标 把握诗歌激起的情感。

重点难点

1、理解诗作所表达的主旨与情感。

2、把握本诗的强烈的节奏感;掌握本诗的巧妙的语言组合技巧。

文题背景

1.题目解说

《六月 我们看海去》是一首校园诗歌力作,首发于1983年的《中国青年报》。六月是青春的季节,诗歌向人们展示了青春生命力的旺盛,还传达了青年人的一种探索精神,一种要去接受惊涛骇浪洗礼,让思想在风浪中成熟的青年对生命的渴望。

2.作者简介

潘洗尘(1964— )是中国20世纪70、80年代初朦胧诗之后的新生代诗人,黑龙江人,作品不多,但却因其独有的诗风格外引人注目。《六月 我们看海去》是潘洗尘的代表作,还有《饮九月九的酒》等。我们能在其鲜明的诗歌节奏里看到诗人及那个时代一代青年的内心世界。潘洗尘的诗完全出于他的生命的需要,并且毫不犹豫地宣泄自己的一股激情真挚而自然的倾诉他对于生命过程的、生存境况的体验,《想起1970年的冬天》与《六月 我们看海去》《饮九月初九的酒》构成潘洗尘的三驾金色马车,奔驰于中国诗歌的原野上,他乘着他的马车,感受远行的艰辛、痛苦和欢乐。

3.背景资料

校园诗派 校园诗是20世纪80年代在大学校园内兴起的一场诗潮。当时全国各地的大学校园内都涌现出了一批颇有才气的学生诗人。80年代初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一个勃勃而有生机、虎虎而有生气的校园诗派,涌现出长春徐敬亚,武汉高伐林,王家新,上海赵丽宏,许德民,北京叶延滨,浙江孙武军,云南于坚,安徽蒋维杨,四川周伦佑,湖南骆晓戈,河南易殿选,以及山东韩东、江苏曹剑、哈尔滨潘洗尘为代表的大批年轻的校园诗人。

《六月 我们看海去》首发于1983年的《中国青年报》,在此后的20年中,先后被各种版本转载达百余次之多,该诗被理论界称为20世纪80年代校园诗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和开一代诗风之作。

领悟鉴赏

1.领悟重点

主题归纳:这首诗歌以“看海”为线索,反映了青年学生多姿多彩、紧张快乐的生活。诗歌展示了青春生命力的旺盛、年轻人强烈的自信,还向我们传达了青年人的一种探索精神,一种要去接受惊涛骇浪洗礼,让情感在海水中净化,让思想在风浪中成熟的对青春的和生命的渴望。本诗使用欢快的笔调,展现了当代青年具有旺盛生命力,充满自信心,富有探索精神的风貌。

诗歌是怎样展示青春生命力的旺盛的?

“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我们一群群五颜六色风风火火……欢欢乐乐匆匆忙忙……教师图书馆我们和知识苦恋”这些诗句写出了青年人富有朝气的特点征,是青春旺盛生命力的有力见证。这种青春的活力在全诗中无处不在,在诵读的过程中要仔细体会。

诗歌表现了年轻人强烈的自信,试作分析。

“风撩起我们的长发像一曲《蓝色的多瑙河》飘飘荡荡/我们我们我们相信自己的脚步就像相信天空啊……我们是一群东奔西闯狂妄自信的探险家啊/我们总以为生下来就经受过考验经受过风霜/长大了不信神不信鬼甚至不相信我们有太多的幼稚”诗行中间充满了自信。

在诗中,诗人是如何传达青年人的探索精神的?

“我们我们我们就是不愿意停留在生活的坐标轴上/六月是我们的季节很久我们就期待我们期待了很久/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读着这些诗句,让我们感受到的是青年人身上那种可贵的探险精神。

2.剖析难点

为什么要看海,它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提示:他们看海是追求未曾有过的东西。

“看海去”有一种探索的时代意义,诗人笔下的大海,相距遥远,浩瀚,壮阔。在大海边上可以兴奋地同沙滩对话,可以充实我们的心灵,可以串起我们闪光的过往,总之,大海就是一种象征,理想的象征。这里是光明的所在,是充满着诱惑的地方,是创业的地方,是成就理想的地方,是实现人格的价值的地方。所以,诗人笔下的大海其实就是诗人的理想。

3.鉴赏艺术

这首基调明快亮丽的抒情诗,采用了脉络贯通、舒卷自如的“新辞赋体”,突出表现在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长句,这些长句多由两个或三个短句组成,集短为长,长短交错,取长补短,以短衬长。表现在节奏上、抒情上是舒缓、从容,很好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强烈的节奏感。这首诗歌有一种强烈的音乐感,这种音乐感源于诗歌的两种节奏。一种节奏是诗歌的押韵和语言的声调,全诗多是省略标点的长句,但读之并不费力,原因就是诗句中有自然而成的韵律感。另一种节奏主要是在诗句中用词语的重复与变化相交错来显示的,重复与变化,组合成一种情感的旋律。如:“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六月是我们的季节很久我们就期待我们期待了很久”。

巧妙的语言组合。本诗语言巧妙的组合使得诗意浓郁而悠远。如将“长发”的飘荡与《蓝色多瑙河》的乐曲组接在一起,将“看海去”与“没有驼铃”组接在一起,将“眺望远方”与眺望“六月”组接在一起,等等,使得诗歌自然生出一种韵外之旨。青年人对自己力量的确信,他们不安于现状的探索精神,以及风风火火的神态、略带狂妄的激情,都能从透明的语言中感受到。

本诗是如何体现体现其音乐性的?

提示:从两方面体现了其音乐性。一是诗歌的押韵和语言的声调。如“远方”“脸上”“幻想”“眺望”……都押“ang”的音,读起来有一种音乐感,全诗没有标点,全凭语意的流向停顿。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如风行水上,使得诗篇脉络连贯又顿挫分明,活泼流转又开阔有序,极大地增强了诗作的音乐性。二是从诗行中重复与变化相交错的词语来显示。重复与变化,组合成一种情感的旋律。如“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们/我们/我们就是不愿停留在生活的/坐标轴上”,节奏明快,情感激越有力。而反复的修辞方法的大量运用,不仅强化突出了情感,也加强了本诗的音乐性。

应用拓展

请模仿本诗“新辞赋体”的特点写一首诗,以“选择”为话题。

提示:1.用节奏明快的短句组成长句。

2.运用反复和比喻手法。

活动体验

诗歌朗诵及即兴演讲会。

描写讴歌大海的诗歌很多,大海被诗人们寄予了种种想象与文化意义。每位同学朗读一首关于大海的诗歌,并说出这些诗里的大海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为此基础上以“我心目中的大海”为题,进行即兴演讲。

活动指导:

1.分组讨论。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朗读自己所喜爱的有关大海的诗歌,然后讨论分析这些诗中“大海”的意象特征。

2.演讲比赛,每一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即兴演讲《我心目中的大海》

思路提示:

1.孩提时代《哪咤闹海》《美人鱼》《老人与海》等童话、小说,曾引起我们对大海的不尽遐想。今天潘洗尘的《六月 我们看海去》更进一步唤起我们对大海的无限神往,在这首诗中,“大海”成为作者的精神家园,它代表着青春、激情、理想、信仰……

2.古今中外,以“大海”为描写对象的诗歌很多,如普希金的《致大海》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追求和对沙皇专制制度的不满,诗中“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臧克家的《海》表达了诗人对大海、对自然壮观景色的惊喜;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大海又是远离尘世生活的精神家园的象征;而当代诗人韩东的《你见过海》,则有意摒弃人们寄予大海的种种想象于文化意义,在诗中,人和大海的联系运用回归到一种单纯的现象上的联系。

3.同学们心目中的“大海”形象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崇高、宏阔、雄伟、深沉的,也可能是自由、奔放、激情澎湃的,还可能是任性、暴戾无常的……应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拘泥于别人之说。

这就是“高一语文课文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了,看到这,也许我们能够了解了老师们课下准备的是多么细致周全,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